- · 关于申报吉林大学科研院科技开发办公室(国内合作处)人才派遣(II类)人员参加笔试的通知[11/26]
- · 关于公布吉林大学2020年度第二批 “鼎新学者”进入学校会议评审人员名单的通知[11/24]
- · 关于公布吉林大学2020年研究生专职辅导员招聘考察人选的通知[11/18]
- · 吉林大学2021年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公告[11/18]
- · 吉林大学2021年专职辅导员招聘公告[11/18]
- · 吉林大学科研院科技开发办公室(国内合作处)人才派遣(II类)人员招聘启事[11/17]
- · 关于公布参加吉林大学2020年研究生专职辅导员招聘复试人员名单及开展考核工作的通知[10/14]
- · 关于公布参加吉林大学2020年研究生专职辅导员招聘初试考核人员名单的通知[10/12]
1919—1934年英国应对伊拉克波斯阿拉伯河划界争端的政策嬗变
作者:季慧 宋德星
关键词: 英国; 伊拉克; 波斯; 阿拉伯河; 边界争端;
摘要:1919—1934年,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伊拉克和波斯围绕阿拉伯河划界问题产生了新一轮的边界争端。此轮争端不仅延续了此前的历史纠葛,也开启了后续争端的发展帷幕。此际,英国作为伊拉克的委任统治国和利益攸关方,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伊波之间阿拉伯河划界争端之中。为维护本国利益,英国政府从拒绝直接插手解决争议,转变为直接介入,先后提出了阿拉伯河国际化方案、阿拉伯河三方管理委员会方案,并为此在伊波之间进行外交调停。而伊拉克政府1934年将边界问题提交国际联盟仲裁,标志着英国的外交努力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伊拉克和波斯在阿拉伯河划界问题上陷入僵局,还在于英国政府始终着眼于帝国利益的最优化来思考和设计解决方案,结果自然不被伊波双方所接受。
上一篇:亨利·裕尔与《东域纪程录丛》
下一篇:阿德·阿贾伊与非洲史研究